更新时间:2023/7/31 15:10:14  文章录入:admin  责任编辑:admin
近日,戴森发布了旗下迄今为止最强劲的无线吸尘器——G5 Detect,初听G5 Detect的时候,大家都感觉很惊讶,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,戴森的旗舰型号一直以来都是以V系列为主,G5 Detect不仅型号陌生,而且从命名来看,应该已经是第5代型号了,这就让不了解戴森的用户一头雾水,究竟G和V系列的关系是怎样的?相比目前在售的旗舰机型V15又有什么不同?其实,之所以命名为G5 Detect,是因为它搭载了戴森第五代Hyperdymium马达,这是目前戴森最强劲的“心脏”,研发时常长达4年半,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了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挑战。马达围绕一款缩短了6毫米的不锈钢主轴建造,将多个部件合并为一,使其能够被浓缩进比较紧凑的设计当中,更有效地提升动力。第五代Hyperdymium马达转速高达每分钟135000转,转速是F1赛车V6涡轮增压引擎转速的9倍,能够产生高达262AW的强劲吸力。而具备极强吸力的同时,戴森做到了在机器的续航时间、过滤性能和尺寸方面实现平衡,更是难能可贵。除此之外,G5 Detect无绳吸尘器在各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提升,吸力外最瞩目的进化之一就是过滤性能的提升。尤其在如今民众健康意识更强的大环境下,很多家庭对于室内灰尘,和其可能带来的健康隐患越来越担忧了,但是谈到室内灰尘的复杂构成仍然呈现出较多认知盲点和误区。此前,戴森发布的2022《全球灰尘研究报告》显示,20%的受访者并不知道室内灰尘当中会有病毒的存在,病毒是非常小的颗粒,小到0.1微米,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后,可以直接进入血液。而G5 Detect以强劲吸力搭配全新升级的整机密封HEPA过滤系统,能够捕获99.99%小至0.1微米的颗粒物,并且经过爱尔兰Airmid实验室检测,在强效模式下的过滤测试甚至能够锁住H1N1和MS2病毒,成为戴森第一款被实验室证实可以捕获并锁住病毒的地板清洁产品。而机器各个组件的连接处都有进行整机密封的处理,有效防止清洁过程中污染颗粒物泄露并过滤出洁净的空气,避免家庭清扫中可能的二次污染。全新光学探测系统,探测多达2倍隐形微尘(上方为激光纤巧软绒吸头,下方为光学软绒滚筒吸头)与此同时,戴森的Fluffy Optic光学探测系统也得到了更新和迭代。全新升级的Fluffy Optic光学软绒滚筒吸头尽可能将光学系统放在了较低的位置,与地面形成一个20度左右的光束夹角,它的目的是照亮地面上的灰尘而不是地板本身,它可以覆盖到300毫米的照射范围,比前代产品拓宽了50毫米。相比于对比上一代戴森激光纤巧软绒吸头,能够照亮多达2倍的微尘,在日光环境下也能帮助用户更加容易地看清灰尘的分布,从而实现更加直观也更加无死角的清洁效果。值得期待的是,搭载了G5数码马达的戴森G5 Detect无绳吸尘器的机身尺寸几乎和V15完全相同,并没有把自己的体积提升到特别夸张的地步,集尘桶的尺寸进一步满足了用户需求,容量达到了0.77升。搭配重新设计的壶型手柄,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提供更舒适的握持感,长时间清洁也不会感到负担。为中大户型家庭的清洁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。在这一代,机器顶部的用户交互数显洁面也经过了全新的设计,从前代的竖向条形图更新为横向显示,这些条形图可以根据捕获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实时伸长或缩短,让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灰尘数据和地面清洁程度,从而引导用户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清洁,做到了智能化吸尘。另外,这款戴森G5 Detect无绳吸尘器能够实现最强的续航时间,节能模式之下能够提供将近70分钟的强劲吸力。同时,在充电的过程当中还具备一种新的待机模式,能够让吸尘器进入“深度睡眠”状态,从而比上一代V15 Detect无绳吸尘器减少了50%的待机耗电。最后,对于用户比较关心的G5 Detect捕获病毒后是否会污染滤网和机器的问题,戴森的一线工程师表示:病毒独立存活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,它得依附在其他东西上面。吸附在灰尘上的病毒在进入滤网之前,会经过戴森专利的尘气分离系统,在这过程中,病毒颗粒被甩了出来,不再吸附在灰尘上,这时病毒的独立存活时间就很短了,也不再有那么大的威慑力。此时少量活性没那么强的病毒颗粒再进入HEPA过滤系统,又能够被非常好地吸附和锁住。由于HEPA过滤系统的滤网可以直接用清洁用水冲洗,冲洗时这些病毒会随着清水直接被冲到下水系统中。不会发生病毒重新回到空气当中的情况。可以说这次戴森推出的G5 Detect无绳吸尘器进一步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清洁需求,而更大的集尘筒、更久的续航时间等也为中大户型的用户的清洁提供了便利,用户再也不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二次充电、或在使用途中清理集尘桶,能够全方位实现用户的整屋深度清洁需求。戴森作为一家持续探索科技的公司,不断拓展着科技的边界,同时也帮助更多中国家庭树立新型清洁理念,打造更加洁净、健康、舒适的家居空间。 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