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3/9/11 10:11:16  文章录入:admin  责任编辑:admin
破除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。经过多年发展,消费医疗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。《2021年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》显示,消费医疗的诊疗人次,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达8.65%。不过,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,传统经营模式弊端却也展露无遗。首先,在获客方面,重度依赖平台、收费高毛利低、老带新价值未发挥;其次,在经营方面,院务纸质化管理、低效繁琐、成本与日俱增。其中,也有部分商家走开始采购数字化系统来降本增效。然而,线上、线下两套数据不相通的系统,反倒会增加重复工作量。面对获客难、经营难等诸多痛点,消费医疗商家该如何破局?为此,36氪近期接触到的云晰科技提供了一套“端到端”的整体解决方案产品链:前端“获客云”产品,公私域系统一体化,提升投放回报收益率(ROI);中端“转化云”基于企业微信的SCRM,提升新客转化,激活存量客户;后端“管理云”基于数据智能分析,为客户提供科学管理方案;未来则要成为消费医疗行业的“明源云”。云晰科技成立于2019年,早期聚焦生活服务垂直领域打造了多款SaaS级云产品,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发现,消费医疗领域行业痛点尤为明显,遂全力聚焦在消费医疗;在2020年企业微信崛起后,借助这一工具推出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;随着和腾讯战略合作的落地,顺势布局了相应的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。云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PO何声伟告诉36氪,之前做通用型SaaS时公司在几个行业都做过,譬如偏零售行业,因为用户决策周期短、高频且客单价少,市场痛点不大,偏电商模型;但消费医疗成交单价高、决策周期长、低频,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、流量日益昂贵,亟需解决获客难的问题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首先,口腔、医美、植发、眼科等领域获客成本很高,主要依赖广告和渠道,且渠道分散,相应的获客线索管理效率也较低;其次,因为用户决策周期很长(长达1-3个月),这么长的周期需要不断有人员跟进,企业内部也需要经过线上环节和平台去跟进、到院,并由线下人员做前期沟通、检查和检测,完成后才能进入治疗阶段,还有回访和售后环节,整个服务链条非常长;再次,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不高,带来的问题是服务品质和效率不高,而且一些传统机构相对重视获客、忽视数字化建设,行业整体效率低下。为此,区别于其他标准化的SCRM、SaaS或HIS,云晰科技为客户提供高效获客、转化到管理的一站式数字化产品。举例来说,针对获客转化难的问题,云晰科技会基于企业微信开放的各种功能,为客户做私域流量运营,提高其运营效率和投入产出比。“以医院为例,它的广告投放方式很简单,但实现转化会有5-10个环节,转化漏斗的流失点很多,我们要做的就是确保这些点不流失——包括对销售线索进行管理,基于CRM确保服务标准化、提升转化效率,以及将数据和院内系统打通,看到全面用户标签,等等。”图片来源:IC Photo通过上述产品,云晰科技目前已累计服务近千家消费医疗商家,涵盖口腔、医美、植发、眼科、妇产、产康等六大板块,客单价在2万-5万人民币之间,主要都是头部连锁客户和腰部客户。何声伟指出,其实各类规模商家的使用动力都是一样强,但目前长尾客户的数字化基础差且都在下沉市场,公司很难在短时间快速触达。未来,公司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会有不同的合作方式:针对头部客户会以定制化和联合开发方式提供整体解决方案;腰部客户则通过直销来解决;小型客户则会用渠道合作的方式去触达。何声伟表示,消费医疗市场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元,近几年都以超过30%的速度在增长,看似热闹,但这个领域的线上服务通道才刚刚打开,互联网基础薄弱、效率低下,消费者的体验也非常单一,非常适合SaaS公司解决用户痛点,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针对行业发展速度,和自身的业务吞吐量,云晰科技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增长计划:即2022年至少做到5000家,到2023年达到10000家。何声伟认为,随着行业发展向上,云晰科技也能吸引更多厂商的关注,随着客户规模和产品成熟度的提升,公司将充分构建自己的护城河。36氪了解到,目前为消费医疗行业提供SaaS服务的公司还有一些,但主要都是通用型SaaS,譬如智齿科技、尘峰、微盛等,只有领健等少数厂家提供垂直SaaS,难以满足行业过多的个性化需求。他告诉36氪,虽然机会很大,但消费医疗SaaS领域也有不可忽视的行业壁垒:首先,专业度很高,更重线下服务;其次,互联网化程度比别的领域都慢,行业认可度不高,更需要垂直化和专业化:最后,这是对人的服务,还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提效、对院内供给能力做提升。为此,云晰科技接下来也将着重解决两件事:即搭建智能医生工作台,提升医生供给能力的问题,帮助医生建立和客户的联系和信任;并通过专业的检测报道了解客户二次需求,形成复购,帮助客户做增长。截至目前,公司已完成两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耀途资本、朗盛资本、PURPLE HARVEST LIMITED等,目前公司正准备新一轮融资。 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